随着现代金矿选矿行业的快速发展,使得金矿资源的开采速度加快,易选金矿石越来越少,难处理金矿矿山逐步被开采。难处理金矿石中有很多影响金矿选别效率的化学因素,本文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,为以后选矿厂实现对金矿资源的选别作出贡献。
难处理金矿的分类
按选冶提金工艺可以将难处理金矿资源分为2种类型:即易选难冶型矿石和难选难冶型矿石。
易选难冶型矿石。该类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一般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,金容易通过浮选富集,但浮选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效率低,主要由于金精矿中含砷、有机碳以及锑、铜、铅、锌等贱金属,金精矿的提金工艺需要解决很多的制约因素,既要解决金的难浸问题,又要解决硫、砷、铜、铅、锌等伴生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与环保问题。
难选难冶型矿石。这类矿石中金矿物粒度微细,多为小于10µm显微金和超显微金,金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,影响金的浮选富集;且有的金矿物与不利于氰化浸出的黄铁矿、砷黄铁矿等矿物共生,必须经过预处理,打开他们之间包裹关系才能浸出,有的金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锑、铋、汞、铅、碲等有碍氰化浸金的成分,或者含有有机碳、石墨和黏土类“劫金”性矿物,造成其难于浸出。
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
1、物质组成
通过化学分析确定试验样品金和银的品位,以及一些金属元素的含量,确定可综合回收的元素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查清金矿物的种类。由于不同的金矿物氰化浸出效果不同,所选用的选冶方法也不一样,所以查清金矿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相当重要。
2、金矿物的粒度和形状
金矿物的粒度会影响金的选矿和浸出效果。通常金矿物的粒度分为非常细(2~0.1µm)、细粒(20~2µm)、中等(200—20µm)、粗粒(500~200µm)、非常粗( 500µm)等级别。不同粒度的金矿物所采用的选冶方法不同。难处理金矿粒度一般<10μm,如果金矿物的粒度较细,矿石需要细磨含金矿物才能解离或暴露,如果为超显微金则需要考察载金矿物的粒度,以确定合适的磨矿细度。
金矿物的形状也很重要,一般粒状金矿物易单体解离,用重选易回收;尖角粒状和枝叉状等很不规则形状的金矿物不易解离;表面面积大的在溶剂中溶解较快;片状易浮选等。
3、脉石矿物的性质
脉石矿物的硬度及其与金属硫化物的嵌布关系;有害矿物(如滑石、蛇纹石、黏土矿物、石墨以及水溶性矿物等)的种类、含量、嵌布特征、解离特性,这些矿物一般比较难于细磨,也难于过滤和沉淀,会影响金的浸出;如果存在碳酸盐矿物,必须查清其种类与含量,因为碳酸根比较耗费酸液,也会阻碍氰化浸出;含炭质的金矿一般比较难于处理,石墨和炭质会影响金的浸出,炭质将导致金的损失。查清含碳物质和脉石矿物中是否存在包体金,预测影响选矿工艺指标的因素。
4、与金属硫化物的共生关系
一般情况下,金的载体矿物是金属硫化物,查清载金矿物的种类和是否有可综合回收的其他伴生矿物、金矿物的嵌布特征(包体金、裂隙金、晶隙金)及相对含量,预测合理的磨矿细度、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和常规的回收技术等都十分必要。对于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,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,其次是方铅矿、黄铜矿、闪锌矿等,应尽可能综合回收这些载金矿物,如获得合格的含金铜精矿、铅精矿、黄铁矿精矿等,这样不仅提高了金的回收率,同时矿石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,增加了矿山的经济效益。可以通过单矿物挑选,然后对单矿物进行Au的化学分析来查清载金矿物中金的含量。
5、金矿物的表面性质
含金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一般分表生蚀变和选矿过程中的影响等2种情况。金的表面蚀变一般包括氧化铁,氯化银,以及锑、锰、铅的化合物,这样会影响金的浸出;金的浸出实践中,金矿物表面的铁水合离子影响主要来自矿石的破磨和采矿过程中。
吸附金是在地质变化过程中金矿物发生迁移,再吸附到其他矿物表面形成的,这是一个自然过程;或者是矿物加工过程(特别是炭质金矿石在氰化过程中)中形成的,吸附金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通常见不到,它是某些金损失在尾矿里的主要形态。
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主要因素是金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、含量、粒度、赋存状态和嵌布形式,以及与金属硫化物的嵌布关系,查清这些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,对矿石的选冶试验工艺流程的制定将提供重要的依据。
我公司在金矿选矿工艺设计方面都是参考以上影响金矿选别因素,通过打造的金矿选矿设备以保证难选金矿石的回收率与精矿品位,欢迎在线咨询我公司设备。